深坑一帶本是原住民馬來社漁獵之所。清乾隆二十年(1755),泉州安溪人許宗琴為避旱來此開墾,此後安溪縣民陸續進入深坑,開墾了「萬順寮」、「旺耽」、「烏月」、「阿柔」等村莊。
至道光年間,深坑已有市街,日治時期曾在此設“庄”,人口以黃、高、陳、林、張五姓最多,大多亦來自泉州安溪縣。此地昔日以茶、米、大菁(藍靛)、煤、香魚為主要產物,近年則以「深坑豆腐」聞名。
深坑黃氏的開台始祖是黃世賢,於乾隆年間率四子渡海來台(來台後再生一子),由滬尾上岸後至三芝土地公埔墾植稻、茶三十餘年,去世之後,其子舉家遷來深坑,於草地頭建立「開基祖厝」,是黃氏入墾深坑的開端。
黃氏族人經營茶、稻、大菁而漸富,第三代黃連山率六子至麻竹寮開墾,並興建「連山祖厝」,人丁漸旺,擁田數十甲,成為深坑首富,並捐貲而獲“貢生”的功名。
連山子孫眾多而又興建「福安居」,其後六房分家,大房、四房分得「連山祖厝」,二房、三房分得「福安居」,五房、六房分得資金;不久之後,二房建「永安居」,四房建「興順居」,五房建「潤德居」,六房建「黃厝」。此七座古厝成為見證深坑開拓史中最重要的建築群。
永安居
位於深坑鄉萬順寮一號,大正元年至四年(1912-1915)興建主體,大正二十年?(1931),黃則虎(黃守禮之四子)娶媳,而建「樓仔」(充作銃樓),使永安居成為現今所見規模。取名「永安居」是希望「永遠平安居住」。
永安居的建築特色
格局(單位小、移出增建式而非擴建式)
公平分配(四房均分)
層次明顯(丘陵)
座向、入口與開門
防禦工事(33個銃孔分布、銃樓、直式門閂、內外圍牆、竹林)
石基座、火庫起
兔子耳:遮陽、防止雨水淋入室內
材質
磚─S磚、TR磚
石─深坑本地之砂岩
木─福州杉木
裝飾
石雕─唐夫人事親哺乳、子路背米、螭虎堵、櫃檯腳、紫氣、瑞雲
木雕─三國?、鰲魚、鳳凰
磚雕─萬字不斷(萬年長久)
剪粘─永安居、瓜綿、椒衍
泥塑剪粘─大舜耕田、文王請太公、禪賢讓位、彩衣娛親
彩繪─八仙、一斗三升、燈樑、大樑